私房好物

訂閱電子報,取得最新消息!

    We respect your privacy. Unsubscribe at any time.
    為什麼我們想要成為生產者和消費者間的橋樑 新村小商號|不製造垃圾的老派購物

    為什麼我們想要成為生產者和消費者間的橋樑

    新村老說要建立一種「脫掉包裝的買賣關係」:

    • 脫掉人與人間的科技冷漠,讓疏離感少一點。
    • 脫掉生產與消費間的不熟悉,讓產消隔閡少一點。
    • 脫掉一次性包材,讓包裝垃圾少一點。

    新村做的任何決定,進的每一份貨,都以這個原則為依歸。

    不可諱言,也是有感觸如果掛羊頭賣狗肉,說一套做一套,是不是能更討人喜歡,免除一些人際間拼輸贏的煩惱。不過很明顯地,這村還是嘰嘰歪歪討人厭,活脫是心理學家阿得勒的信徒(阿先生:你誰啊?)

    這篇來說說第二個脫掉,為什麼我們想要成為生產者和消費者間的橋樑

     

    ____

     

    新村是從農夫市集開始的。「Farmers’ market」已經被說爛,似乎就是在賣農產品的地方,是農特產品展售會的文鯖化名詞,但其實最初最重要的核心概念是:必須由生產者親自賣給消費者的直接銷售模式,才能稱為農夫市集。

    由於長期以來,我們渾渾噩噩地吃著不知道哪裡來的食物。可能農田已經下毒到乾乾淨淨寸草不生,或可能是一個,會打死田裡所有小蟲小鳥小狗的火爆份子所產出的經濟作物,裝進佛系光輝風包裝,搭配文案寫手妙筆生花,行銷費用再催落去,打動了心是粉紅色的消費者,買回家裡,還不自覺想問問魔鏡:「難道我是世界上心地最善良的人嗎?」

    仔細想想,能負擔得起包裝設計、文案寫手、行銷經理、主流通路的人,一定非等閒之輩,天公伯並沒有安排太多人的命格,可以撐起這麼雄厚的資本,難得當上少數食品企業霸主,可能是八輩子才輪到一次的好事,當然要對廣大的生產和消費端毛手毛腳,不要用太合理的價錢買到原料,但要很合理的餵大家吃不怎麼好的東西。

    被當盤子,這惹得廣大的泛泛之輩不太開心,可惜產消依舊是牛郎織女難相會;何況,有良心也需要大聲宣揚,這樣買東西的人才知道,只好找個公道伯,來做認證標章了。

    不過,一張標章貼紙還是很難完全建立信任,見面總加三分情,因此農夫市集搭起鵲橋讓牛郎織女見面了,產消相會著實感人,某些市集還有產地拜訪機制,相比以前,完全不知道自己吃的紅蘿蔔從什麼鬼地方長出來,這下雙方都脫光光了啦。

    哎,人生好難,坦誠相見後還是不完美。因為生產者很忙,尤其友善耕種,自找麻煩,田間管理更費事,拔草除蟲灰頭土臉,一個月勉強擠出幾天來市集變身銷售員,市區離產地有夠遠,農友長相不如櫃姐賞心悅目,嘴巴也燦不出蓮花;消費者又不能一個月只買兩次菜,這兩方始終受到命運的捉弄。

    畢竟,勞動分工還是社會秩序必要的基礎,不能否認集貨銷售、行銷小編專業的重要性;所幸,農夫市集已經讓消費者認識了食物的來源,生產者也更知道市場的樣貌了呢。

    (以上以鬼話節錄,重譯了老姑娘年輕時的狗屁碩論XD)

    於是,在2015年,新村產生了「移動市集」的想法。既然我們熟悉那麼多生產者,不如來建立一套折衷的銷售模式:以更常態性的場域,由賣東西的人來向消費者介紹每位生產者的故事,也把消費者的想法回饋給生產者吧。

    新村很起笑,村裡現有超過500樣好物,多是主動去拜託生產者給我們無(減)包裝販售的。從不是看起來很紅很好賣、廠商寄來樣品不錯吃、網路查一查無負評就上架的;除了親自到現場了解生產過程,即便有些已是多年好朋友,人品信用評分優異(笑),仍要被我們拷問很多細節;我們也鼓勵消費者追根究底每一樣品項,每次在銷售現場被問倒,就是回源頭更了解生產端的時候哪。

    其實,身為一家無包裝雜貨店的主理人,不時獲得各行百工的親身分享,非常幸福,也在這個過程中學到更多銷售之外的事呢。

    從當年以行動貨車穿梭大街小巷,到現在有個固定小據點,我們始終看重能不能延伸農夫市集的概念,作為兩端的溝通管道。

    作為銷售者,五年來沒有放棄這個原則。我們有能力介紹每個生產者,確保每樣生產的理念與新村的生活態度契合,雖然不夠商業討人疼,對得起自己招牌,倒也心安理得。

    已加入購物車
    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