私房好物

訂閱電子報,取得最新消息!

    We respect your privacy. Unsubscribe at any time.
    <二手芬蘭>我們嚮往北歐生活,卻從不思考令人稱羨生活的本質是什麼? 新村小商號|不製造垃圾的老派購物

    <二手芬蘭>我們嚮往北歐生活,卻從不思考令人稱羨生活的本質是什麼?

     

    收到時報出版的編輯邀讀-<<二手芬蘭:從跳蚤市集到二手商店,來自家具設計師的參與式觀察報告>>,本來很納悶編輯為何會找上我們,畢竟新村裡面既無二手又不芬蘭。

     

    一讀才發現,這位素昧平生的編輯是不是有在偷偷暗戀我(老女人的莫名自信),書中字句都不偏不倚,是我們腦中想傳達的價值觀!

     

    作者是名旅居芬蘭多年的韓國籍家具設計師,雖然介紹了許多不同類型的二手店,但卻不是本單純列出芬蘭景點的旅遊書,而是深入訪談當地人後,從二手購物文化勾勒芬蘭內涵本質,再進一步反思現今消費習性。

     

    在讀的時候,腦中除了『好想去芬蘭玩。』這個最大念頭外,其次反覆出現的既視感就是『我們台灣人都很嚮往北歐,對吧?』否則,為何一堆現代建案拿著歐洲國家當名稱,感覺一冠上去,就可以讓質(ㄈ尢ˊ)感(ㄐㄧ ㄚ 、)提升不少,結果是房子外殼以燙金方塊字標著歐洲地名,裡面住著台式生活的人。

     

    我們明明那麼想要歐洲生活,想躺在草坪上享受陽光,周圍是古色古香的石砌矮房和吹著號角的小天使噴水池,卻從沒想過這樣令人稱羨生活的基本思維該是什麼?

     

    在閱讀前,我也很怕又是一本歌頌外國月亮就是圓的書,還好作者除了將正反兩面如實描述以外,也用白話的論述,挖出了從容自在的關鍵之一,可能就是人對待物品的態度。

     

    “自從決定撰寫這本書,我最想避免的就是將芬蘭等北歐國家描繪成「完美的國家」。…我回韓國時經常發現,…北歐人很容易被認為「他們本來就是那樣的人」…自然而然也會認為「我們本來就是這樣的人」,與其散播「認為一切都不會改變的挫敗感」,我更希望傳遞「正向改變有機會發生」的希望感。

     

    芬蘭人並非完美,芬蘭也存在弊端、歧視、漠不關心、不負責任等問題。但我想告訴大家的是,經常被選為「最適合居住的國家」、「政府信賴度高」的芬蘭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,主因是芬蘭的地理環境使芬蘭人發展出了不一樣的思維,進而產生不一樣的作為。“

     

    其實回推到開立新村小商號的初衷,也是對日常的種種不滿與不順,沈浸在這些烏煙瘴氣中,心裡當然也有「這一切也不會因為這家店改變」的惡魔聲音,但更多的任性是想實驗看看,改變思維與作為,能不能更接近(至少是)自己想到達的理想生活?

     

    以下整理了書中,想截取下來的想法。

     

    ﹏﹏﹏﹏﹏﹏﹏﹏﹏﹏﹏﹏﹏﹏

     

     

    📌沒有「理所當然」的想法、哲學或標準。

     

    有去過歐洲,應該都有感於,那裡真是靠北的不便利吧?商店七早八早就關、人工物品價格高昂,沒有銅板美食便利商店,也不能快速到貨,對扁臉人來說,怎麼就是不進步一點啦。

     

    扁臉人希望物美價廉服務至上,凸臉人不想讓基本人權和秩序受到侵害。不管是凸臉人或扁臉人,我們都有各自的美好和難題,但如果認為自己那套就是理所當然,就無趣了。

     

    所以,得常常提醒自己看到無法理解的生活型態時,用更大的容器去裝進來看看,而不是拒絕在外。

     

    想起當年我在從未使用過布衛生棉前,是多鄙視啊,用賤嘴形容得多難聽,把使用者都人身攻擊一遍,現在想起來真是阿呆。

     

    同理,如果還在覺得不倒垃圾是不可能的,北歐那種生活是不可能的,我們不妨就去試試看。

     

    ﹏﹏﹏﹏﹏﹏﹏﹏﹏﹏﹏﹏﹏﹏

     

     

    📌我們有多喪失與自然相處的能力?

     

    書中提到芬蘭的房仲最愛強調:「這片湖除了這一棟以外沒有別人。」芬蘭人喜歡這種可以獨處且融入自然的居住條件,還立法規定每個人享受大自然的權利;對比前幾天,也聊起類似話題,說起在深山中有一座漂亮的三合院要賣,但是看不到柏油路和路燈,真是從腳底麻到頭頂的不寒而慄啊。

     

    我也很常時間都誤會自己很熱愛大自然XD其實說穿了,是人類打理和整治過後的那種,如果不好好做個指標,真是連要踩下一步都會嚇到閃尿呢。

     

    雖然還是很膽小,但作為來年目標,要鼓起勇氣和自然說說話。

     

    ﹏﹏﹏﹏﹏﹏﹏﹏﹏﹏﹏﹏﹏﹏

     

     

    📌二手商店不只是環保與平民。

     

    雖然也算是一種起源,但實際上芬蘭有非常多種樣貌的二手商店,從低價到高價、販售方式的差異、各種想像不到的品項主題、像是一家店又不像一家店、還有為了進去搶好物而得提早排隊的市集,甚至也不是只有販售物品。

     

    例如,有家作為拆除公司的延伸品牌「Waste」,專門走訪預定拆除地,搶救其中有價值的物品,再予以修繕和販賣。執行該項業務,必須不斷精進自己對材料和古建物的知識,以免有眼不識泰山;我們也幾次被同好者通報到正拆除的老屋中搶好物的經驗,在廢墟中翻找著漂亮古件,順道拼湊起原屋主的樣子,真是很有趣,好希望台灣也有這樣專業的公司(還是已經有了,請報我們知!)。

     

    ﹏﹏﹏﹏﹏﹏﹏﹏﹏﹏﹏﹏﹏﹏

     

     

    📌二手或許已不是環保解方,高品質生產才是。

     

    Marimekko、Arabia、Hackmann、Finlayson等這些源自芬蘭的設計,即使沒有缺或買不起,也是扁臉人如我們每次逛街都要進去晃晃的夢幻品牌;據書中的說法,芬蘭的二手店也有很多(讓人更想去一探究竟了!)。

     

    努力生產品質好且耐用物品,樂意投注時間和金錢,賦予其價值,再自然而然傳承給下一代,這些雋永設計即使被當成二手品出售,也絲毫不失光彩;想起曾經看過國外有戶人家的婚紗,就傳承了超過120年之久,每一代根據當時身材和審美,稍微改一下,家族的每個成員結婚都不是趕流行,而是承載超過百年祖先的厚厚祝福,好羨慕哪。

     

    但是,近年的二手商店,也漸漸被粗製濫造的工業品和快時尚塞滿,變成快速消費、快速丟棄的收容處,讓二手的形象價值大減。

     

    也許鼓吹審視自己需要,購買稍微高價,但認真生產的產品並不討喜,尤其在這個賺錢困難的時代;但身為經營無包裝商店,大眾眼中同情可憐的中低收入人更有資格說,我們已經秉持這樣的消費模式數年,只有覺得身心都更開心,吃住都更有品質,存款也還是在成長,沒有淒慘落魄。

     

    所以,再一次,沒有「理所當然」,去實驗看看吧。

     

    (想起多年前,出國瞎買重到在機場大跌一跤才真是淒慘落魄呢,而且那時買的東西,還有些至今仍沒再用又賣不出去XD)

     

    ﹏﹏﹏﹏﹏﹏﹏﹏﹏﹏﹏﹏﹏﹏

     

    已加入購物車
    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