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包裝商店銷售現場的8個常見問題。不正經中又略帶理性與感性的回應
1. 你只開三天!那你都在做什麼?
假設一週空出四天,你除了工作和花錢的想像外,不知道要做什麼,那有點危險喔。
即便週休二日,也常是逛街吃東西,邊消費邊消磨掉的吧?
聽起來有點豪小,但是零廢棄生活真的不用工作那麼多天。
複習一遍,零廢棄的核心是「有意識的生活」。當你發現正無意識的循環外界洗腦給你的「成功樣貌」,希望你拼命賺錢、回家累倒滑手機、發現廣告和社群都擁有好多厲害的東西、雖然平常對車沒研究但是不是要搞一台才行、不管了趕緊下標、又沒錢了趕快更拼命賺錢。
欸,不是要修行到多清心寡慾,縱使順著內心偶有一些迷戀想擁有很多的某方面物質,但大多時候,也不至於要陷到這種循環才辦得到耶,靜下心來,其實人沒有需求這麼多的。
有很多故事大概類似這樣,在園區爆肝的高薪族,有一天自己或是家人得了一場病,最後用各種方式尋求簡樸生活(大概也終於有時間花之前賺的錢,但又發現實在沒什麼好花)。
有這麼多壞掉的肝提醒你,最終還是要簡單生活才能長久活下去,幹嘛要先把自己弄壞,先花賺到的錢醫好病後,繞一圈再去追求?
話說回來,都放假四天了,還是有好多想做的事做不完,是不是要再多休幾天啊?
2. 你沒賣掉的東西怎麼辦?
你可以先關心超商的大量剩食問題。
大概又是抱持著,好可憐,這種店的東西一定賣不掉,偶有阿伯會對著桌上的三顆大白菜同情我們。
實情是,即便門可羅雀,這些剩物都還在自行可以解決的範圍,最慘的一次,是有四瓶豆漿沒賣出,還得自製成豆漿優格,也沒任它壞掉。
有賣掉就換成錢去買好吃的東西,沒賣掉就變成桌上好吃的東西,小店的生活,怎樣都賺。
倒是人潮絡繹不絕的超市,賣掉很多,但剩下也確實很多才是大問題,先關心這個議題吧。
|推薦書籍:浪費:全球糧食危機解密
3. 你這裡租金多少?
台灣人對房地產總是興致勃勃,難怪成為炒房大國。
這個問題只允許,有意提供新村租金補助的對象提出,我會加碼把租約和銀行帳戶一併奉上。
4. 這些東西都是你做的嗎?
都不是,不太明白村裡品項包山包海,為何時常有這種問題。
你覺得這些東西的技法都很簡單不值錢嗎?
每一樣都是一個生產者,或說是匠人,花費大把心力去習得的,正常智商的人大概一輩子能完善一種品項,就功德圓滿了;當然有少數神人,就是可以精通多項。
我們更只是平凡俗人,專長大概是有欣賞這些匠人的眼睛,把他們的美好事物網羅進村而已。
所以我們才堅持村裡不是單純進貨,而是要能向顧客說出每個匠人的故事,知道每一個品項有多得來不易,才能自行評估心裡的價值感與價錢的匹配。
包山包海的專業太深奧,不會整間店都是我們自己做的,也無法買二送一算便宜一點。
5. 你歷經了什麼才開成這家店?欠債、潦倒、得癌症、被分手、家人失和?
沒有,我們很幸運成為「可以選擇」的人,所以「管好自己」才是對社會最大的貢獻。
我知道大家需要故事,反差越大的灑狗血情節越能吸引注意。
曾經有八卦週刊問我們有沒有以上這些經歷。
「沒有。」(然後他就掛電話了。)並不是開這家店都沒有困難,而是要試著解決,或至少去平衡問題,沒什麼好說嘴的。
以前研究所在論文提案時,我就覺得很納悶,每個在檯面上都信誓旦旦說這本著作的目標,是想解決社會上的XX問題,完成後又一堆人鎖住論文,覺得寫太爛了,祈禱永不見天日才好。
承認吧,這本論文的主要目標就是讓你好好畢業,而「顧好自己」就是你最大的貢獻,至少減輕社會局還要來關心你的負擔。
我們可以選擇要開或不開這家店,擁有選擇權已是最大的幸福;甚至還有很多的資訊來源,協助趨吉避凶,像是網路有許多人教你評估怎麼開店不至於倒一屁股債。
如果已有這樣的條件,就不要哭夭什麼「為了做什麼事,而造成什麼苦難,所以你要付錢支持我」。
在立志做大事前,先管好自己,才是該推崇的社會觀念。
(其實這也應該是零廢棄生活的出發點才對)
6. 你爸爸(老公)養你嗎?
沒有,我全靠自己。
這問題最弔詭的地方,一是為何不會問「你媽或阿嬤養你嗎?」好像女孩們就得靠帶把的才能養活似的。
二是先入為主了無包裝商店一定不賺錢,好像全世界都有義務唯一支持X聯這種購物型態。
7. 我可以把家裡的空罐子拿來給你嗎?
不行,但你可以重複使用它們。
7.1 店內二手容器是怎麼來的?
這時通常還有下一個問題:「我看你們店裡有二手容器供大家使用啊,難道這不是募來的?」
沒錯,在不消耗任何新容器的原則下,的確是放了一些用過的空罐包材,免費提供給大家,但這些來源是我們能掌握的。
不管是自己或家人朋友用過的,每一個都要確保:這些容器就是原來的用途用完後,沒有在做其他使用,有好好清洗並且保留標籤,知道本來是裝什麼的,才能提供給別人,而且必須在對方同意下才會用。
如果我們廣徵容器,就不能確保這些瓶罐的使用歷史。
例如我很習慣再利用裝開心果的那種塑膠罐來泡布衛生棉,假設我喪盡天良,又把這盒子拿去捐贈,豈不是太胎哥。
好像是一種古代的巫術,吃到我的子宮內膜可能只會愛上我,會害我有點桃花的困擾;但萬一這瓶子曾經發霉過,甚至裝過汽油硫酸,那就社會案件了。
老話一句,用自己的容器最安心。
如果你也對自己製造出這麼多垃圾,覺得有點不好意思,要消滅那種良心不安的小疙瘩,唯一的方式,就是重複利用它們。
7.2 我有一些包材或二手物,感覺新村會用到?
感謝你在「有考量到對方可能會需要的」的前提下,才提出這個問題。
在我們不需費心尋找捐贈對象的前提下,歡迎大家整理家中的包材或二手物資給我們,少部分我們自己使用,大多數像是地瓜網袋、水果泡棉等物資,會順便轉交農友再利用。
「垃圾,就是資源的錯置。」新村很樂意幫錯置物資尋找好人家。先提問一聲,我們會評估是否有能力讓物資轉到最適合的地方,沒辦法在我們生活圈消化的也有可能拒收,到時請另請高明,而不要冷哼一聲「我還以為你們最環保呢。」
有一段日子,接二連三會在村門口踢到東西,某人放了一包自以為好心的物資,裡面可能是衣服或玩具這些,我們想不到朋友圈中,誰可能需要,只好到處問慈善機構,部分還得拿去垃圾回收廠分類。
於是,寫了一張小公告,「未經同意,請勿任意置放物資喔♡」還加了語助詞和小愛心裝可愛,沒想到過幾天被人撕掉揉爛丟在地上。
從監視器來看的嘴型大概是說:「還說什麼自己很環保。」(哈,純粹是我亂解讀的唇語,我哪知道說什麼。)
請記住:贈與的初衷永遠只能是「對方有可能會需要」,詢問過再送,沒人有義務幫你解決垃圾,就是這樣。
8. 你這店是賣什麼的?
哎,回答問題好累,你自己看吧。
真的有人繞完上千種品項後,說了一聲「什麼都沒有」,好像走進空屋一樣,那就無緣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