環保活動設計-來辦一場沒有垃圾的聚會吧!
最喜歡接到的任務-來幫我們規劃一場「沒有垃圾的XX」吧!
可能是無塑園遊會、會議、市集、婚禮、派對、研討會等等,如果這「不是」一場環保主題的聚會,就更棒了。
幾次大小不一的規劃經驗,徹底揮灑了新村零廢棄又愛伺候人的靈魂。環保活動設計一點也不難,分享給即將籌劃下一場活動的你,試著讓活動垃圾桶的量減少1~100%吧。
▶︎首先的首先,用全身的細胞去理解主辦單位和來賓!
最重要的,絕對不是如何去展現環保,而是先了解活動的參與者,把自己當成公公,察言觀色這些小皇帝的一舉一動,體察他們的心情,務必將主子侍奉的服服貼貼,以賓主盡歡為前提。
因為,他們來到這裡,可能是來發表海馬迴的研究、暢談城市創新、和老友相聚祝福、帶孩子來放電等等......總之就是,沒人來做環保的。
所以,千千萬萬不能讓來賓有一絲不便感,流程設計要有「哇,不製造垃圾也沒什麼困擾嘛!」自然而然產生做好事又不費力的飄飄然。
▶︎再來,有多少預算可以發揮呢?
雖然錢真的能省事,但並不一定要很多錢才能做環保,有時成本在溝通喬事上面,重點在有沒有心變通,沒預算也能零廢棄。
以大多數活動最容易產生的餐飲廢棄物來說,通常有幾種做法:
1. 跟餐廳商量不出一次性包裝容器:很看造化,和廚師心靈相通,大概一句話就完成任務了,輕鬆不花錢;有時有嘴講甲無涎,轉了千百個方法,廚師還是面有難色,萬一這還是主辦單位指定餐點,連換一家的選項都不可能。
2. 租借容器:打上「餐具租賃」的關鍵字,有多種服務模式和價格供選擇,仔細想想這整套系統並不好做,如果活動願意撥出白花花的銀子,那就不要客氣也讓自己省力,用力的將錢砸向提供餐具租賃服務的業者吧。
◎參考店家:
3. 募集容器:向親朋好友、向網路鄉民翻箱倒櫃的借到所需要的品項和數量吧,會欠人情、會花心思貼紙標來源、會規格不一,想著反正免錢又物盡其用,一切的辛勞會甘之如飴的。
4. 使用真環保一次性餐具:指的是會自然分解且無添加塑料的材質,像是葉子餐盤、竹筒等,「不是」任何回收廢料混塑膠、PLA或是矽膠餐具,原則是當它丟在海灘上只是一片落葉或竹木,淨灘時不會撿起來的材質才算。通常也需要少量銀子,事後還要簡易堆肥處理,算是花費和工事都折衷的選項。
5. 自備容器:找死嗎你,叫來賓自己帶!需要很謹慎評估參與對象,雖然不是絕無可能,但容易出現抱怨或忘記帶的情形,卻是最不花錢最省事的出一張嘴做法。即便仍是要準備少量餐具給各種原因「忘記帶」的人,但只要行前說明的好,還是會讓來賓動容,出現和樂融融的眾人自備餐具畫面,相當感人,而這不就是終極目標嗎?
▶︎最後,設計出一套「不小心就環保了!」流程
考量場地、時程、活動性質、參與人樣態、彼此關係等面向,規劃出一套自然輕鬆的餐具回收/清潔流程吧!
小小的附加重點,需搭配上現場清晰易懂的文宣說明、工作人員的導引。既定印象中,參與者領完便當,食用完畢,就會直覺地去找垃圾桶丟棄,非典型的回收/清潔流程,要極類似一般流程,有時加點遊戲性趣味進去,讓大家更驚豔於不一樣的體驗,也是活動加分的小秘訣。
經驗中,這套流程反而讓多數參與者印象更好,頻頻稱讚主辦用心;當然,團體中難以避免有些較負面的回應:
1. 丟掉不就好了,不要那麼麻煩啦!
→是的,無論如何告知減廢目的,多數人依舊難以理解。
2. 我這衛生紙要丟哪裡?
→是的,請接受即便提供了布巾,但這不是大多數人擦嘴巴的習慣用品。
3. (懶得用,沒清潔直接歸還不會怎樣吧?!)
→是的,人人心中都有小惡魔,不必責怪。
除了在過程中,輕鬆地讓他們了解行動緣由,加派一些人手,協助回收步驟,即時解答疑惑與化解不滿,或甚至幫少數不願配合者收拾(經驗上,還沒發生過!)。
根據我們收到的回饋,只要是用心規劃的流程,幾乎都能讓滿意度達到滿分。這不意外,從現場最直接的誇獎、打卡炫耀的行為,就很明顯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