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橡膠、矽膠、可生物分解、PU環保材質製品,有比較無毒環保嗎?
相較於各種塑膠,大家就算不了解有什麼不同,但多少有種,那些是不太會消失的玩意,會傷害環境這種心情。
但又有一種,常常會套上「環保」名義的材質,名稱中也常常有「膠」,雖然也似懂非懂,但包裝上都告訴你對環境很好了,總是讓人用來心安理得,法喜充滿。
話說,環保這詞已經變成掛在嘴邊卻常常沒在做的行銷名詞了吧,就像是「樂活、成功、早睡早起」一樣難做到,所以才催眠你「花錢買這樣東西」就可以做到喔!連超市的塑膠垃圾袋都寫上「環保垃圾袋」,丟垃圾完全扯不上環保好嗎?
(切身之痛,前不久才花錢買了「時間管理app」,廣告中號稱可以讓你善用早晨時間,為了克服賴床症狀,就說服自己花錢了,結果一樣爬不起來,廢得一如往常,美德還是得靠自己啊。)
為了不被當盤子,我們來了解這些廠商所說的「環保材質」吧!
◉橡膠
其實有很多橡膠,外觀看起來就像塑膠一樣硬,很難分辨,那就甭費心了,把它當成塑膠啦,事實上也是。
一般對橡膠的印象,是那種軟軟有彈性的樣子,像奶嘴、手套、輪胎、保險套、橡皮筋、聽診器、手套、橡皮擦等這種。。
的確有一種是天然乳膠,從橡膠樹取得,雖然可能有過敏風險,但是環保且安全的。如果是使用天然橡膠的嬰兒用品,會在製程中去除引起過敏的問題蛋白質,大抵可以安心使用。
不過,大多數仍是以合成橡膠去仿天然乳膠材質,用石油為基底構成,就是塑膠無誤。
另一種更堅硬的合成橡膠為「氯丁橡膠」,在防水用品上,像是雨衣這類很常見到。合成橡膠都是難以分解,且含有致癌添加物、過敏原疑慮的物質。
◉矽膠
在環保商品界,非常流行矽膠,認為它來自天然素材矽石(就是海灘上的沙子),且無毒安全,因此大量使用在餐具上。
但是只有沙子不會變成矽膠,它仍須混合多種來自石化燃料的化學添加物,當然掩埋幾百年也無法生物分解,也極少有回收處理廠能夠降級回收這類材質。
雖然矽膠大致上是很穩定安全的,卻也不是絕對不會釋放化學物質,其中內分泌干擾和致癌物質矽氧烷仍是可被偵測出,但到底容不容易釋出,研究還未明朗。
一般建議使用「食用等級」或「醫療等級」矽膠,較不易釋出有毒物質;也應避免有填料的矽膠(擠壓扭轉會有白色的部分透出),都是較好的選擇。
◉生物塑膠
|常見的形式:PLA、Mater-bi、天然纖維(甘蔗渣、小麥、木、竹...)
|常見的用詞:以生物材料為基底、可分解、可生物分解、可用於堆肥、竹纖維...
這有什麼問題?方便又可以分解不造成千年永存的塑膠廢棄物,而且強調環保的商店或商品,不都採用這種包材嗎?
沒錯,重視環保的消費者,就是這類產品專攻來誤導的目標對象。(以前我也中計了呀!)
一句話就能說明,什麼是生物塑膠:至少20%使用可生物分解的原料(玉米澱粉、竹、甘蔗渣),其他80%就跟傳統塑膠完全一樣。
|延伸閱讀:“竹纖維製品” 可能是塑膠製品?竹纖維餐具需注意其符合性!
至少有20%天然了,總比完全塑膠好吧?不,甚至比完全塑膠更傷害環境。
|延伸閱讀:《破解「生物可分解塑膠」 - 生產,使用與環境衝擊》報告摘要
-
雖然號稱可以分解,但實際上幾乎完全無法分解:
可能看過影片,將塑膠袋攪一攪會融化在水裡,甚至還能直接喝下去,宣稱心安理得把它丟掉或埋在土裡吧,會分解的。
但實際上這種影片,是設計過的,真實性令人存疑。
仍是有認證過的可堆肥塑膠(compostable),可以在一個被安排的特殊環境下,去見證分解過程,而這環境條件(溫度、濕度、微生物等),世界上是不太會存在的,大多數國家也沒有這種設備,台灣也沒有,所以目前在台灣還是當做一般垃圾處理,也沒有在掩埋場就會自己分解這回事。
*環保標章制度將環境友善塑膠分為「生物可分解塑膠」及「生質塑膠製品(生物基塑膠)」,使用一樣的標章,不易分辨。
已經有不少實驗證實,即便使用宣稱的方式和時間做處理(例如:埋在土裡做堆肥),仍是幾乎一點分解跡象都沒有,視其中的添加不同,手邊查到最好的狀況也只裂解約10%,並非分解成碳氮等養分,反而更加速野生動物誤食碎片。
-
加速基改作物產業的興盛發展
因為生物塑膠的原料需求,基改玉米、馬鈴薯、木薯和甘蔗又多了一項銷路。需求增加加速砍伐森林來種植,還可能會在食品供應鏈造成競爭,大量使用水資源,讓貧窮國家人民更沒東西吃。
除了基改作物對健康的疑慮外,這個由大財團主導的產業對小規模生產農民非常殘酷無情,是要把人逼向死路那種。
-
造成回收困難:
純塑膠和生物基質都是可能回收的,但混在一起變成複合材質,就不可能回收了,注定變成地球永存的廢棄物;加上外觀也無法區分與一般塑膠的差別,影響回收再製流程的運作,降低再生料品質。
◉PU環保材質
又有一個厲害素材可以讓消費者不斷購買了,還可以正義地套上「環保材質」名義。
那就是普遍使用在鞋子、運動運品上的PU材質,讓你在一段時間後自然裂成兩半,不得不再購買新的,比起以往還要塑造新流行,用這個方式增加銷量更省事。
讓鞋子裂開變成鞋身和鞋底,並沒有分解,更不是環保,是草菅人命好嗎?當你走在高山無預期沒了鞋底、當你在下犬式把瑜珈墊撕裂,都有可能造成人身危險。
相信在選擇某種運動用品時,這項運動對自己一定有相當存在的份量,雖然可能只有無法分解的塑料材質可以挑選,那就選一個可以用長久的用品,讓它陪伴好幾年,更珍惜物品的意義感。
反正不要選標榜「環保材質」就好XD,省得要一直花錢買。
(那萬一有真環保材質的產品,不就無辜被害了,還是要思考了解過啦!)
總之,真的很討厭被當盤子的感覺。假環保比不環保更可怕,還要被嘲笑是假掰文青,如果我們想要選擇真正對環境好的產品,就先從認識這些材質的真相開始吧。
|延伸閱讀:超市減塑走歪路 變質增量阻回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