買二手衣好嗎?專業挑貨人教你挑選二手衣,讓經典衣著重新在你身上閃耀
(以下內容是椿花二手衣創辦人大樂提供,新村小商號整理,來源為新村小商號所舉辦的付費課程「打造零廢棄生活」,乾貨滿滿,故擷取部分內容。)
講師介紹:

廖家樂,又稱大樂,輔大服裝設計系畢業後,從事紡織業十年,其後因為想落實環保理念,而開了「椿花二手衣」,於2019年不敵Covid-19而結束營業。
「一年365天,生命很短暫,不要讓自己穿不喜歡的衣服。
這件事聽起來很難,但想想很弔詭,衣櫃裡怎麼會有不怎麼愛、勉勉強強收留的衣服呢?」
-大樂
在課程中,大樂以這句話做為開場問候,大家都啞口無言,很難說自己衣櫃裡沒有一件,談不上怦然心動,也不至於厭惡的衣服,就連每天穿著的衣服也是如此。
但不可否認的,穿上自己怦然心動的那一件衣服,需要練習。大多數人一生都在摸索,社交媒體和時尚雜誌給我們模擬的對象,快時尚品牌服飾給了資金不寬裕的我們實際搭配的機會,在這過程中,驚人的時尚產業污染就開始了。
其實,利用二手到N手的衣服來學習,是個兩全其美的機會。(N無極限,因為現在物資已經泛濫到流轉N回也來不及使用,自己就有買過三手衣,最後在清衣櫃時發現少穿,又轉賣成四手的經驗。)
當然,如果在一間風格一致的品牌店裡,看似已經被挑選過,應該會節省挑選時間的,但又常常在類似款式中迷惘,到底些許的剪裁設計差異,應該選擇哪一款好呢?還是都包下來,只有自己欣賞到那似有若無的微小差別呢?
或許,當不同年份流行的衣物款式混雜,能更清明的去看到那件命定的衣服。
買二手衣有什麼問題?
零廢棄闖關生活中,「買二手衣」竟然是最近幾年才開始的一關。以前總是有幾項顧慮:
- 眼光,別人都不穿拿出來賣的衣服,一定很難駕馭不可能好看...
- 靈異,那是不是某死人留下的衣服啊,萬一他含冤...
- 衛生,誰知道對方是不是個狐臭很重的人啊...
以上幾點都很無理,一旦買過二手衣就會立刻推翻自己的謬論。目前最喜歡最常穿的一件長版毛大衣,就是在椿花二手衣挖到的寶,別人拿出來賣有很多原因,就算是已往生的人我與他無冤無仇,二手衣店也會把衣服清洗好才上架...後來才認知到,其實無法買二手衣最主要的原因是:
一堆衣服在那裡,不會挑啊!
不像特定品牌有特定品味風格,混雜在一起又良莠不齊的二手衣,翻個幾件就厭倦,還是上網繼續看美美的網拍(大誤)這才是不敢買二手衣的原因呀!
經驗上來說,找一家風格符合偏好、或是有明確分類好的二手衣店,是最輕鬆的方法。「椿花二手衣」當年就是我買二手衣的啟蒙地,喜歡大樂的「椿花流穿搭」風格,加上大樂耳提面命「要試穿」,穿上還是難以評斷時,再請求一下專業又不嫌囉唆的意見,當場直接愛上二手衣瞎拼。
想要漂漂又想要環保,兩個願望,一次滿足。
如何挑選二手衣?
以下整理大樂分享的二手衣挑選守則,除了幫助買二手衣時的判斷外,也可以更了解服裝產業,對於買新衣也是很受用,含金量超高!
挑選的方式,請逐一檢視「設計」、「材質」、「做工」、「狀態」。
前三項有二項達到標準即可考慮,最後一項條件必有。
設計
「顏色、風格、款式、剪裁」
問自己一個問題:「你喜不喜歡穿上這件衣服後的自己?」
這是一段自我對話的過程,你喜歡這件衣服、你喜歡社交媒體上的某人穿這件衣服,但卻不一定適合你。穿衣是門大哉問,要把衣服穿得好,是一件很麻煩的事,必須花時間不斷嘗試,多多探索自己適合的風格和顏色,與符合身份場合的衣著。
大樂再三強調,唯一的努力方式就是「不斷試穿」,而不是看一堆雜誌或網紅。你有沒有犯了這個錯誤-一直翻美圖卻不穿呢?推想到衣櫃裡充斥著許多沒有怦然心動,卻也不太討厭的勉強衣著,是不是常常來自網拍-看別人穿好看,自已沒試穿過,結果穿起來普普,陷入了出門總是找不到衣服的惡性循環。
(雖然很多消費者習慣在網拍買一堆,把握在鑑賞期試穿後,把不合意的退回,但其實對網拍業者和物流碳排,都是一筆不小的成本,如果能多利用實體店面試穿,省下貨物往返的時間,也能多省下包材。)
經過麻煩的陣痛期後,自然會形塑一套自己命定的穿著模式,大樂親身經驗:「這是很神秘的一件事,身體不用動刀,卻會越來越好看。」
不過,可能身體力行穿上後,站在鏡子前的你,還是滿臉問號,感覺不出來這件到底適不適合,這是正常的,也許在我們成長過程中較少去感受外在,這時不妨去尋求穿搭顧問的建議,初期先由科學歸納的數據來協助你。
另外,得強調的是「剪裁」這件事。
「人人都是特殊體型」,成衣商為了方便,制訂了公版S、M、L,好像世界上只有這幾種體型,但事實是每個人的身體都不一樣,每一件衣服都在找適合的人,即便是與模特兒身高體重相同,僅僅只是肩寬、臉型、膚色的不同...就會影響穿著的契合度,這就是為什麼,明明認真照著網頁上的尺寸挑選了,穿上卻常常還是有說不出的詭異。
材質
從兩個地方來看材質:成分標和洗標。
成分標最重要,如果在意環保的話,這攸關在丟棄後要花多久能分解;如果在意健康的話,甚至有些人對某些纖維過敏,需要避開。
纖維又可以分成天然纖維和人造纖維:
天然纖維丟棄後可以自然分解,但是棉麻易皺、絲毛難照顧、羊毛易縮水、蠶絲要求清水或稀釋洗髮精(送乾洗的話,乾洗洗劑也是很污染的!)...感覺挺麻煩啊。
這時,有個小撇步-一定要燙衣服,只要有熨燙習慣,便宜衣服都可以變高級!畢竟皺巴巴的衣服,會讓人的形象大打折扣。
再來就是方便好用,但生產丟棄都劇毒的人造纖維,像是聚脂、尼龍、壓克力、木漿纖維、彈性纖維...
這些都有塑膠微粒,防不勝防,就端看在不在意,反正也吃下那麼多了,胎盤裡都有了。
尼龍分解時間較聚脂短,約六十年開始分解,注意是開始而已,所以我們現在穿的尼龍衣服,大約會在我們要過世時,才準備要分解,而這歷程還長的呢。
壓克力纖維多是用來仿羊毛材質,有類似的羊毛觸感,又不易縮水變形。
木漿纖維具涼感手感好,一般稱作莫代爾或人造絲;不過非常貼身,如果有點在意身材的話,會使你曲線畢露;好處是外觀變化豐富,霧面看起來像棉,亮面看起來像絲。是一款在製程時污染,廢棄燃燒後不會產生毒氣的奇妙材質,深受平價品牌喜愛愛用。
彈性纖維燃燒後會縮融有毒氣,近幾年較不流行,特色就是很貼合身型,常用於牛仔褲。
人造纖維可以做出多種型態與薄厚,例如使用針織做成T侐、梭織做成襯衫;也有不同的材質混紡,利用棉的透氣加上聚脂的平滑特性,做成不會皺的襯衫,不必費工的上漿,但混合材質在終端回收上,就無法分類了。
也可以有不同的功能性加工,像是防水吸濕排汗防風。值得一提的是,這些塗層(例如:防潑水劑)通常對環境有害,且會隨著水洗遞減,導致功能喪失,如果是買二手的,就不能期待這些功能了。
再來就是不太有人會照做的洗標,雖然照著做確實會延長衣物壽命,不過廠商通常會比較保守,很常看到「反正什麼都給我輕輕的手洗」這種指示,因此洗標參考就好,反正現代的衣物也都故意做得很脆弱,這樣才能鼓吹汰舊換新。
做工
就是成本導向,好的材質通常有好做工,好做工則不一定好材質。
已經選用高檔的材質,就不太會在做工上省錢,以免糟蹋了好布料;但選用廉價材質,有時為了展現高級感,還是有可能用好做工來呈現出來,韓版服飾就很慣用這個組合。
其他可以逐一檢視的部分如下,新衣服也適用,以判斷價格匹不匹配品質,通常只要發現一個細節處理很細緻,就可以推斷整件衣服製作上也會較用心。
❶車工 :指車縫的間距,縫針越少代表製作時間越少,越鬆散則容易使衣服越容易壞;正常情形應該拷克線和車縫線都要有,不過現在衣服越來越粗製濫造,也常見到只有拷克線的情形;另外,收邊的方式與細膩度、車縫的線數等,都可以用來觀察這件衣服製作上用不用心。
❷燙工:指衣服邊角俐落像紙摺一般。
韓製衣服通常使用便宜材質,但配上好做工與優秀的燙工,讓外觀看起來俐落高級;但仍有可能藉此少壓線,創造在商店架上短暫的高檔感,買回去後如果沒有整燙,就會讓衣服變成浮浮散散的,只能靠自己勤勞燙衣服恢復原樣。
❸其他細節:車線的顏色是否配合衣服顏色、配扣搭配、是否用與衣服相配合的布包扣、拉鍊顏色、刺繡、縫珠 、後領口包邊、內包邊等,都可以呈現衣服的價值。
狀態
如果是買二手衣,由於已經使用一段時間,會產生必然的耗損,這是很必要的考量,可以從下面幾點來檢查。
❶毛球:輕微的毛球可以刮除,但刮太多次之後,布料會越來越薄。
❷髒污:白色衣服尤其要注意,一定要撫平來檢查,污漬常常藏在皺褶中;如果很介意黃斑,就不要想回去可以洗掉,因為不一定洗得掉,有時使用過強的漂白水反而會反黃,並讓纖維脆化。
❸車縫線斷裂:無論是車縫線本身被磨損導致斷裂,或是布料強度太弱,以至於車縫線拉扯破洞,都代表這件衣服活不久了。
❹變形:不良的存放方式,或是洗滌多次,都有可能導致變形,最常見的如:領口鬆掉、厚衣版型變形等。
這幾個架構原則,幫助大家在茫茫衣海選擇衣服時能更省時、更精準、更能看出衣服的價值所在,歡迎實作後分享心得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