零廢棄有什麼好處?幾乎所有環境問題與人生困擾都可以改善!
有越來越多人開始尋求對環境好,也對自己好的生活方式,像是更在乎吃了什麼,更關心包裝內的食品來源。
但是我們又不吃包裝塑膠袋,吃完就丟的包裝垃圾,到底對自己有什麼影響啊?
出於從小就愛投機取巧又懶惰的本性,常常分析要如何用最小的努力達到一樣的好處,幾番梳理下來...
我會說「零廢棄」是想要讓自己更好的一切源頭。
下面來分析零廢棄的各種層面好處,證明拒絕塑膠袋、重複使用舊瓶罐、維修故障電器,這些輕鬆的小舉動,真的能帶來一連串的好事。
「零廢棄」對你和家庭的好處
◉減少不必要的化學添加,讓身體健康
如果有點介意多餘食品添加物的人,超市逛一圈,翻過來包裝看一遍,幾乎沒有什麼可以買。
如果包裝是那麼先進又必要,為何還需要這麼多添加?
因為這些都是大規模工業製品,收購大量不太在意來源的原料、經過長途的運輸、在大機器中攪拌加熱,要不是生鮮就是那麼難搞會變質,何必去採購這些添加物來加。
做食安稽查員幾年,一開始想像柳橙汁工廠不就是要滿山滿谷的柳橙、綠茶工廠不就是要一桶桶的茶葉,至少廣告和包裝上都是充滿香氣綠意的大自然美景呀。
結果堆滿一包包的各種粉。
近年偏向與小生產者購買的原因也是如此,至少,就像長輩在自家廚房做出來的,確保自己吃的是從原型食物逐步料理而來。
也許會爭論,小加工室也不知道乾不乾淨喔,製作者也不知道衛不衛生喔,這也很好解決-「去了解你的生產者。」去看製作場所、去了解理念和個性,作法非常陽春,但很可靠。
看過多家食品工廠,我會肯定大多數食品廠的衛生標準,但不認為好料理就一定要在無菌室生產,難道大家在自己廚房煮晚餐,就一定會落屎嗎?
無法苟同的是不照起工來的加工方式,莫名吃入一堆不必要的。
阿就都合法你嘴個屁,呵呵,法規不就是政府、業者和學者共同討論出來的嗎?
◉減少被控制的消費支出,讓心理健康
正念(Mindfulness)是近年極為強調的自我練習。已被證明,透過全心全意專注觀察當下發生的事,包括身體的感覺到整個環境的變化,就能達到減輕壓力、提升專注力、對抗憂鬱情緒等各種好處。
將這個概念運用在日常的選擇,有意識的評估像是抉擇清潔方式、食物品項、消費衝動等每個當下,將主控權拿在自己手上而不是廣告,更聰明的篩選,也更好的掌控自己情緒和感受。
最先會感受到的好處就是,根本不需要受那麼多委屈和心力工作賺錢,即便萬物仍要用錢買來,但其實根本花不了那麼多錢,賺了沒花變遺產也扼腕。對我來說,週休四日還蠻身心健康愉悅的,也趕快問問你的身體想要週休幾日吧。
「零廢棄」對社區和在地的好處
◉更妥善的資源分配,抓準這時機創業吧
有兩句學生寫作文很愛拿來掉書袋的話,你一定聽過:
- 「地球能滿足人類的需要,但滿足不了人類的貪婪。」-甘地
- 「丘也聞有國有家者,不患寡而患不均…」-孔子《論語‧季氏篇》
其實我們很富足,但卻想要更多,而且是有更多的人想要越多。
「零廢棄」精神很能呼應這兩段思考。學習分辨「需要」和「想要」始終是練習零廢棄的一個大課題,其實我們沒有「需要」這麼多,各得其分地向宇宙索取就好。
有時我們只「需要一下下」,沒必要花盡心思賺錢來擁有,把時間花在享受人生吧。
在地型的循環經濟,視物品的特性,採用「共享租賃」的方式,沒有非得每個人都要擁有物品所有權,卻大部分時間都閒置不用,徒然消耗資源。
有時我們只「需要一點點」,沒必要囤積一推在家裡。
「用多少買多少」的無包裝商店購物方式,不再被制式包裝容量綁架,減少剩食帶來的環境危害,甚至可以更淋漓盡致的利用這點好處。
◉更少的社會支出,把這些稅收花在讓我們更幸福的地方吧
每次想到隨水費或垃圾袋徵收的「一般廢棄物清除處理費」就有氣,賺錢就很辛苦了,還要買一堆垃圾來整理來丟,都那麼費事去丟垃圾了,連丟垃圾也要花錢,人生好荒謬啊。
如果我們丟出去的垃圾減少,就可以把稅收花在更增加生活爽度的地方,不管是教育、環境、文化等建設上面;再膚淺一點,把這些錢拿來請個天王天后到我家廟口開唱,讓我嗨一晚,都比花在處理那些廢棄物值得。
更慘的是,花鉅款載運、焚燒、掩埋半天,垃圾還是沒消失,變成底渣、空汙、塑膠微粒、毒水,變成鬼要我們納命來,怪病怪事一堆,結果又得花更多心力和財力去解決這些鬼了。
「零廢棄」對世界和宇宙的好處
◉減少大部分的環境危機
說到我最喜歡省事了。與其一下子參加反垃圾掩埋場公聽會,一下子要政府改善水汙染、空氣污染,一下子又要檢測自己吃的米是不是從重金屬污染的土壤裡長出,一下子要上街抗議塑化工廠滾出去,一下子又要檢查最近報導的農藥超標茶葉有沒有買到、一下子又要去淨灘…
怎麼那麼累啊,基本上,只要減少廢棄物,大多數的環境問題也就迎刃而解。
零廢棄的5R原則,不就是在不犧牲生活品質的前提下,每個人出點小力氣,正在解決這一拖拉庫的環境難題嗎?
- 拒絕Refuse: 沒有需要的就說「不要」,像是你可以不需要每種菜都拿一個塑膠袋的。
- 減少Reduce: 用最少量來滿足需求就好,用一張為衛生紙就可以將屁股擦乾淨,狂抽一坨幹嘛呢。
- 重複使用Reuse: 還沒壞的繼續用,你的蜂蜜玻璃罐有爆炸嗎,幹嘛丟掉呢,帶去無包裝商店填充就好。
- 回收Recycle: 下下之策,如果你前三點想破頭懸樑刺股都做不到,那就選一個可以回收再降級製造的材質吧。
- 堆肥Rot: 可以分解的自然材質,像是食物、棉布、竹牙刷…,簡單幾個步驟就讓它們回歸自然,不是丟到垃圾車裡。
前三個原則,就足以減少大多數粗製濫造的生產,不必發那麼多電,討論要用燃煤犧牲肺臟、要用核能長出癌細胞、要用太陽能毒死所有生命…這些明明都不好,有什麼好想的,居然能引起一堆爭論,人類居然用智商和口水在考慮要怎麼死比較好。
大自然的設計,原本就是「零廢棄」的環境,試著參與進這個循環,把自然還給自然。
|延伸閱讀:從處置替代品中減少碳減排:零廢物如何減少溫室氣體排放
「零廢棄」是既輕鬆又有效果的。
對自我身心都提升,又順道解決很多社會和環境問題,最喜歡這種摸蜊仔兼洗褲的懶散省事了,有益無害。